清末英雄

第五十二章 挑事(5/9)

通航而喜,反为苏联扩大军工而忧。

    “还能干什么?”杨锐并不在意,“无非是欧洲德国在大肆扩军,斯大林急需戒备;再就是我们这边——如果输了,可以反咬一口。你就放心吧,他们没机会的。我们不与德国结盟,德国一定打他,他那时候反而要求着我们。”

    杨锐回答完王季同,刚想问周思绪说的机床,话到嘴边又忍住了,他道,“你还是对情况做个简要介绍吧,不然这样有一出说一出,什么时候才能算完。”

    “是,先生。”周思绪答应着,他道:“总后基本沿袭了之前的物资计划,即将主要资源向海军和空军倾斜。现中日朝三国合计:舰船方面每年务必建造二点五支航母舰队及相应补给基地、一百艘大小潜艇、五百五十万吨商船和五十五个护航编队;海空军每年需生产大小飞机四万架,培训四百小时以上飞行员四万名;陆军,除海军陆战队扩编到十个师外,其他部队不做扩编,但十个装备新式战车的装甲师、十五个摩步师、三十个三角标准师的规模仍需保证。

    涉及的战略物资在最高峰时,预计将消耗油料七千万吨,其中军用油料四千万吨;消耗各种钢材四千万吨,其中军用钢材一千五百万吨;消耗铝材六十万吨,其中军用铝材五十万吨;消耗铜八十万吨,其中军用四十万吨。另外每年还需消耗锰矿九十万吨、锌五十万吨、橡胶三十万吨、铅三十万吨、铬十五万吨、锡八万吨、石棉七万吨、镍四万吨、锑两万吨、钼一万五千吨、钨八千吨、镁五千吨、钴一千五百吨、钒一千吨、汞一千吨……,

    以上物资除锰、橡胶、钴、云母外,矿物都能自产;除橡胶、锌、锰矿石外,其余矿物都建立了五年战时储备。只是石油规划产量和炼油产能距离最高峰时还缺一千至一千六百万吨,钢的规划产量与最高峰时所需也缺五百万吨……

    截至到去年,中日朝三国机床保有量为一百三十万台,除少于德国的一百三十五台外,已高于美国的一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