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英雄

第七章 震撼(8/9)

内必可造出原子弹。

    不同于杨锐的淡然,贝寿同说道,“先生,即便只有五十个船坞,那也是股可怕的力量,我们和日本、朝鲜加起来,即便扩建,两百米以上的船坞也不会超过三十个。”

    “以美国的造成技术而言,船坞是一个瓶颈,但对于我们来说,瓶颈不是船坞,而是资金。”杨锐摇头,手上烟雾缭绕。“不管怎么算,战争期间,每年投入造船的资金都不会超过四十亿,就这四十亿,要造商船、造油轮、造护卫舰、造护航航母,不然贸易和后勤无法保障,这里便要减去七到八亿,剩下的还要再减去五亿潜艇经费,不然就无法威胁敌人的贸易和后勤。最后剩下的才是造水面舰艇的资金,除了航母,又还要造驱逐舰、造巡洋舰、造快速油轮和快速补给舰,这么算下来,真正能用来造航母的钱,最多不超过十四亿。

    十四亿能造多少艘航母?造耐用些的装甲航母,九千万算,也就十五艘,一千五百架舰载机;造普通的虽然省钱,只要七千万左右,可航母多了,与之配套的舰船也会增多,算下来也就比之前多两艘航母而已。十七艘航母最多一千七百架舰载机,这和你刚才说的二千多架比起来,还是小巫见大巫啊。再说,战争真要拖个四五年,不说我们拖不起,美国人即便要填海,也已经添好了吧。”

    杨锐是以军费的角度计算造舰能力,而贝寿同则更关注战时生产能力。造军舰,特别是造大型军舰,是完完全全的技术活,绝不是说来就来的。美国的情况是受船坞所限,有钱没处花,可中国的船坞就够了吗?即便每年十五艘航母,以那也要有二十三个大型船坞或者船台,现在中日朝全部加起来,能造两万七千吨的航母的船坞也不过十二个。

    想到这一点,贝寿同建议道:“先生,不管美国人如何,我们都该扩建一些大型船坞吧。”

    “不必了。小徐那边有完整的战时造船计划,到时候只会没钱开工,不会缺船坞和工人。”杨锐道,“现在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