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英雄

第七章 震撼(7/9)

如果与意大利的海战能让各国认识到航母无用,同时我们和日本又鼓吹并且大造战列舰,那美国开造的战列舰不会低于十二艘。虽然开战后美国人很可能将其废弃或改建,但也达到减少五艘大型航母、四百架舰载机的效果。以长宁号一艘换五艘,显然是值得的。”

    “船坞、工期、长宁……”杨锐嘟囔了几句,以前在没有数据时,他总将美帝想的可怕,但实际分析下来,特别是与工部现在筹划的造船计划相比,中日两国未必会在战时造船能力上逊于美国多少,其两百五十米以上船坞不会多于二十个便是明证——地形、厂区布置、造船工人、与之相配套的基建设施、还有配件制造工厂,这些都使得船坞不是说建就建的。

    而这五十个船坞也不一定全拿来造航母,即便美国海军明白航母才是未来海军的发展方向,其航母编队中也要有不少重巡洋舰用作护卫和防空。中华海军实验下来的最佳航母编队组成:为一装甲航母、一重巡、一轻巡、三驱逐舰、一油轮、零点三补给船,吨位比例为2.7:1:0.5:0.75(0.25x3):2:0.5;

    若是非装甲航母,那为防空计,要么轻巡换重巡,要么就必须有两艘轻巡,不然防空火力太过捉急。即便航母只配一艘重巡,那也要占用十五个两百米左右的船坞,这等于美国每年下水的航母是三十艘和十五艘交替。

    “埋弧焊那边情报局干涉了吧?”杨锐思考之后问道,这是确定焊接对造舰带来的优势后,新列入绊脚石计划的一部分。

    “情报局已经把专利买下了,”贝寿同道,“并要求对方不对外声张。但现在电弧焊在造船业很普遍,这能取多大作用难以估计。”

    “技术的进步只能干扰,不能阻止,我们尽人事即可,不必太苛求了。”杨锐无奈道。绊脚石计划的关键部分原子弹理论已经被各国物理化学家突破到放射性元素了,再过几年必定会有人发现原子裂变,到那时,只要愿意花钱,数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