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英雄

第四章 简单(8/9)

胁扼杀在萌芽状态。以后世界将会是他们的,不是我们的。”

    徐敬熙最后一句说的惆怅,只让诸人听得心中一凉。每个人都知晓当下时代所处的历史位置——战国晚期。此时,坐拥两洋独享美洲的美国是秦,以空洞理论治国的苏联是齐,贫乏却好战的德国是赵,曾为霸主但日渐衰弱的英国是魏,四处求人结盟以保平安的法国是燕,毫无存在感却总不可一世的意大利是韩,而基础太薄根基尚浅的中华仅仅是楚,日本则是被楚国所吞并之庸。

    齐国注定自然消亡、自我解体,魏国仅能凿壁偷光、狐假虎威,法国苟延残喘而意大利不值一提。能与秦相争的赵国二十年前就被秦魏韩齐四国连横大败,赵兵伤亡数百万,秦兵伤亡仅十万。伤亡还在其次,重要的是赵国从此一穷二白,而他的地理位置实在悲剧,没资源不说,还被秦、魏、燕、齐四国包夹,二十年前败的虽不服气,可终究人不胜天。

    唯有楚国是秦国的潜在对手,但楚国虽地广人众,可山蛮也多,国民又穷;以前不开化还好,近年楚国变法,日渐日强,秦国岂能坐视不理?假以时日待楚国民富国强,不要说阻碍自己一统天下(秦君此时尚未立志一统天下,书同文、车同轨,但秦相、秦臣早有问鼎天下之心),即便不统天下,秦国上下也要忧虑强邻崛起,边境不宁。

    ‘说话和气但手握大棒!’,秦国先君的座右铭直截了当、言简意赅,其重点不是‘和气’而是‘大棒’,霸道胜于王道。在楚国未崛起之前破坏其变法是应有之义,两国开战也顺应秦理,更何况秦国流年不利、连荒数年,奴隶濒临造反,不把它们的怨气向外撒一撒,秦国政局怕要不稳。此战若胜,秦君安心于边境、秦臣寄心于天下,君臣双收;此战若败,那请和事佬魏国及时止损、以图来日,同时政局得安,一样是一举两得。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其在于智慧的人类只能按照固有的思维前行;而文明的命运,犹如沙漏里的沙子,不可挽回的消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