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是钢铁、工人不够?”
“都不是,是钱不够!”贝寿同道。“最最乐观估计,开战后每年军费也就只有三百亿。这是华元贬值前的估计,但贬值只是对外汇而言,国内每年能生产多少东西是未变的。全国百姓每年所创造财富中的四成拿去投入战争是欧洲战争验证过的极限比例,这还是欧洲富裕工业国的比例,要是沙俄那样的农业国那就更少了。
美国人战前GDP接近一千亿美元,虽然萧条,可工矿、工人、技术俱在,国人储蓄又多,所以商情局认为以五年为期,平均每年美国用于战争花费将超过六百亿美元。这么一算就很清楚了,还不到十比三呢。
以总参之前的分析,要想在海战中光明大大的赢,只有两种办法:其一就是我们的舰船造价只有美国的一半,这就可以多开船坞开建了,到时二十艘对三十艘,加上先期优势,勉强平手;再就是把这二三十年积累的财富花光,在开战初期比美国造的更快、翻倍的快,然后依靠前期战术优势和数量优势,不断打歼灭战,使敌方形成添油战术。
但这是不可能的!”贝寿同当即否认了第二个办法,“明知不敌的情况下,美国海军肯定会躲在军港里不出来,依靠陆基空军和我们硬耗,而我们又没有战略空军去轰炸美利坚,所以……;至于第一种办法,虽然先生领着工部的人在想办法,在推一个大工程,可不要忘了,我们是大陆国家,北面有个越来越强大的邻居,军费总要分一部分给西北陆军。”
“……然后……咱们最后就……投降?!”良久以后,周思绪才口呆目瞪的嘟囔了一句,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不存在投降。”徐敬熙当即否认。“即便海上战争的伤亡不足以使美国停战和谈,他也没有能力和胆量深入内陆和我们打陆战,同时也没有必要。占领日本后,他就可以用第一岛链做基地,对我们进行日常轰炸和封锁,这就达成了他最初的战略目的——将我们日后对她的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