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英雄

壬卷 家与国 第十八章 泡汤(6/9)

有些愤世,反正我想在它们都能别开生面,而且这些诗都很短小,朗朗上口,很容易被传咏,一旦新诗成了风气,那么白话文文言文之争便可迎刃而接。”

    徐志摩的诗大伙都没怎么看,现在听胡适吟诵的这首,感觉确实有那么些意思,诸人当下又看了徐志摩一眼,刘半农问道:“那我们该怎么做?大家都去写新诗吗?”

    “这只是其中之一。”胡适笑道,很是得意,他再道:“其二,马上成立一个诗社,同时办一份新诗杂志——放心吧,这是诗,礼部未必会注意到这种小东西的,我们不抨击时政,只写风花雪月;最后……”胡适看了徐志摩一眼,道:“槱森的意思是请印度诗人、亚洲第一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泰戈尔来华……”

    胡适一说泰戈尔,围着的几个人差点跳起来,周作人道:“真的啊?!”而后又抓住胡适问道:“适之,这是真的吗?”

    看着这么多人惊喜,胡适笑道:“当然是真的!是槱森认识并提议的。此人虽是文人,可也是一个爱国者,六年前去过日本,那时想来中国却没人邀请。这一次我们要大张旗鼓的为泰戈尔先生来华造势,让全国都养成读新诗、写新诗的风潮。至于邀请这件事情,还是交给兆贤吧。”

    兆贤就是蒋梦麟,回国就在蔡元培的推荐下,被其继任者蒋维乔任命为北大文学院院长,以接替因为文凭造假而解聘陈由己走后的空缺。他完全明白胡适意思,于是道:“我看除了北大外,南开大学和清华学校、还有东南大学可以联名一起邀请嘛。”

    南开的校长张伯苓、清华校长周诒春,还有东南大学的校长郭秉文,这些都是……,胡适当下点头道:“好,这样声势更大一些。我想章疯子这下又要发疯了。与泰戈尔斗诗,他们那些老旧人物不会,不与他斗诗,那等于给泰戈尔压了风头,哈哈……”

    胡适说罢就难得的大笑起来,其他围着的蒋梦麟、周作人、周树人、刘半农、钱玄同、王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