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南部屏障,和历史上相反。马克斯亲王在军方和皇帝压力下,最终拒绝了威尔逊的建议。
然后面对毫无胜利希望的战争,德国人终于失去所有耐心,此时的新内阁完全是一个漏斗,很快皇帝拒绝体面和谈的消息就传遍了整个德国,特别是威尔逊‘不想和郡主独裁者打交道’的话语被广大反战民众认为——和谈的唯一障碍就是君主制,于是,德国国内反战的呼声立即变成打倒皇帝的口号。
六月,奥斯曼也宣布投降后,威廉港十二艘军舰上的水兵爆发起义。早有准备的德国政府随即前往镇压,然后和俄国革命类似的情况出现了,前往镇压的四个步兵连有三个倒向了起义水兵,另外一个也表示中立。起义领导者马克斯.莱西斯比奇当即号召全德意志人民打倒德皇,建立属于人民的共和国。为了防止基尔港发生同样的起义,最高统帅部立即命令海军收缴基尔水兵的武器,然后这使得原本正在筹备起义的水兵极为愤怒,在众多水兵的抗议声中,军舰上的机枪被拆了下来,凭借这些武器以及工人们的帮助。水兵们很快就占领了基尔。
接连两个城市发生起义,德国内部更加混乱,虽然社会民主党人卡尔.李卜克内未经内阁许可就对外宣称‘德皇已经退位,德意志社会主义共和国已经成立’。可国内的局势不但没有因此稳定,反而越来越混乱。为了避免内战,首相马克斯亲王将政权交给社会民主党右派首领德里希.艾伯特。
前方在作战,后方却接连出现暴乱和起义,最高统帅部的将军们无言以对。在他们看来,战争固然是德国最先宣战的。可宣战的原因却是因为要抢俄国全面动员的那几个星期时间;而选择在1914年发动战争,也是因为俄国在法国的资助下正在建设西部铁路交通网,一旦交通网建成,那么俄国动员时间将大大缩短,到时候德国两线作战,根本就是任人鱼肉。
不管从那个角度说,要想确保德意志的利益,特别是工业资本的发展,战争都是不可避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