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也不会低于五十万人,可此时正在协约国强力攻击下德军根本无法抽调出如此之多的部队支援奥匈,特别是得知南欧的战局后,联军更是不留余地的抽调所有预备队加入进攻序列。
德国救援无望,4月29日,奥匈帝国派遣韦布将军率领代表团前往前线和意大利谈判休战。在意大利人的威胁下,奥匈代表团于5月2日下午五点在停战协定上签字。同一天,保加利亚宣布投降,5月5日,奥匈帝国皇帝卡尔宣布退位。
加入协约国的国家不少,但同盟国只有四个,现在保加利亚和奥匈都投降,只有东西两头德意志和奥斯曼还在强撑,战败只是时间问题了。面对这一形势,德军元帅兴登堡宣告‘战争已无法获胜,也难以抵抗协约国进攻,’要求皇帝体面停战。威廉二世对此的应对是改组内阁,任命马克斯亲王担任第八任首相,并将一份停战建议书递交给美国总统威尔逊,因为该建议完全是以威尔逊所提出的‘十四条纲领’为出发点;同时,德国新内阁也向英法中三国发出停战照会,希望各国停战谈判。
战争进行到现在,协约国已不准备体面停战了,奥匈投降后德国已被孤立,此时他们需要的是实质性的投降而不是体面的停战。而并不属于协约国阵营的美国,对于德国人所提出的‘接受十四点纲领,并提议成立一个混合委员会监督德军撤出法国和比利时的’建议,威尔逊表示拒绝,他明确表示:‘如果美国必须与德国的军界头目和君主独裁者打交道,那么美国必须要求德国投降,而不是和谈’,换而言之,德国只能在解除武装的情况下和谈而不是手里还握着枪。
历史上因为德国内部的动乱,收到威尔逊回复后,虽然兴登堡和鲁登道夫致电马克斯亲王。表示‘除非实现体面的和平,否则,德军将战斗到最后一个人和最后一颗子弹’,可文官内阁的意见还是占了上风。马克斯亲王最终通知威尔逊,表示接受他的条件;但这一次,未遭受多少进攻损失的德军依旧有一定战力,求和只是因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