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不如意的事情,他对这个不如意的事情产生坚固的执着,这个事情就障碍在那个地方,他通不过去了,这个时候我们也应该作一些助伴去开导安慰,来拔除他的痛苦,当知亦尔,跟前面有病的情况、犯不犯乃至开缘的情况是完全相同的。
摄众生戒主要是两个方向:第一个是他的身体健康的时候,他要做一些善法,我们菩萨站在一种随喜鼓励的角度,应该为他作种种的资助;第二个是他身体有病、或者内心有苦恼的情况出现,菩萨这个时候该你出现的时候要出现,来作种种的助伴,鼓励安慰。
前面一条戒的助伴戒是不通于声闻戒法,就是他修善,在声闻戒里面不强调你要去作助伴;但是病苦现前的时候,这一条戒通声闻戒。
你看佛陀有一次在僧团当中,有大富长者要修福报,请大众师去供养,佛陀这个时候没有参加,大众师去供养以后,佛陀去巡视僧团的寮房,就看到一个有病痛的比丘都没人照顾,身体又脏又乱、衣服也没补,佛陀为他洗涤身体、为他缝制衣服,等大众师回来以后,佛陀就种种的诃责,就制定说:以后在僧团当中,只要比丘、比丘尼有病,如果有人发心是最好,如果没有发心的情况应该要僧差,次第的差僧来照顾这个病苦的比丘、比丘尼。
我一路想,一个出家人也是难得,他把他的生命献给三宝,他也就没有眷属来照顾他,这个时候我们僧团的执事就是要负起责任,给他一些温暖。一个人身体健康的时候,他的心力强,你给他助不助伴,影响不大的;但是一个人身体病痛的时候,他需要别人的关怀。所以「我也不是医生」,没有错,但是就算你去照顾他、你去看顾他,对他实质帮助不大,但是你在旁边的陪伴,你给他一些佛法的鼓励、精神上的安慰,对他是意义重大,意义重大。
他可能就是一个关键,他可能这个时候甚至于要退失三宝的信心,因为你的出现,他这个障碍通过去了。所以出家人也应该要互相帮助,正如佛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