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升明帝》

第672章 江山(4/8)

以分期,但不能白给。上田三两一亩,中田二两,下田一两,朝廷变价卖地之钱,可以用来疏浚河漕、修建水库、修灌既水渠,这样既能防洪蓄水,也能在旱季时放水灌既。

    把这一千五百里高高垄岗,变成一节节水库。”

    只要能把水库修起来,实际上还能把更多的滩地变成中产甚至高产粮田。

    “可以安置移民十五万户。”

    朱以海摇头,“安置不了这么多,就算一户十亩地,这也得一百五十万亩上田,整个河滩也没这么多地,安置十万户应当是差不多了,差不多一户能有十亩地。”

    年亩产百斤都达不到的滩地,朱以海提出也变价发卖,但买了也得按朝廷规划用地使用,比如种林种果,或者建水塘水库这些。

    好的滩地,变价给新河道的灾民安置用。

    剩下的最后谈了半天,朱以海打算他掏内帑银子买了,这笔银子上缴户部国库,他买下故道其它滩地后,还有附加条件,得按朝廷规划整治故道,尤其是还得疏浚河道,要修水库等。

    当然,朱以海自己掏钱修的水库,以后也有资格建水力碾房磨坊、锻坊等,也有资格需要用水灌既的田主们收水费,当然,水费标准也得由朝廷定。

    如果附近农民参与了修水库甚至是投了钱,那么就当相应减少水费,甚至获得免费使用权等。

    朱以海也没打算占什么便宜,综合治理整体规划,开发要投入不小,这其实很考验水平的,好地都拿来安置百姓了,如果没水平,接下这摊子是要亏血本的。

    不过他倒认为,这条千五百里的故道,是条金腰带,不管是修水库养鱼养鸡鸭,还是利用水力搞磨坊碾房甚至锻坊等,又或是养鱼养鸭子,还是说蓄水卖水,又或是把滩地改造成新的粮田,或是果园菜地,林园,只要科学规范,集中经营,摆脱农民家庭式的那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