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英雄

第二十三章 不下场(8/9)

杨锐吸了口烟后道:“英国人素来都是从不明确表示自己的态度,也不想被什么条约束缚,除非条约是他发起的,所以英国那边没办法签。”

    “德国人一定会恼羞成怒的。”想到中国的地缘格局和世界局势,杨度不得不承认杨锐说的很对,真正能签的也就只有苏俄,但一旦和苏俄签订反侵略互助条约,德国可就……

    “我们即使与德国联合进攻苏联并且获得胜利,结果除了劳民伤财,也得不到什么好处。到时,如果我们不听从英国的安排让沙皇复辟,结果就是我们和德国被英美法等、几乎是全世界所有国家敌视;如果我们同意,那背后从此就是一个极度亲英美的沙皇俄国,这简直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再说以我们当下的情况看,远没有到对外动武的时候,最少最近二十年不应对外动武。既然国家形势如此,我们就应当选择守势,既然是守势,那就不能与德国结盟夹击苏联,德国人不开战没饭吃,我们可不是这样。”

    “那我们在德国的那些订单怎么办?”杨度听闻杨锐的解释沉默一会,又问起订单。

    “这半个多月来,合同大概也全谈完了吧。”杨锐道,“即便没谈完没签字又如何?德国需要我们的大豆和棉花,我们需要他们的机器和机床。对了,那天戈林还提到了钨和锡,还有锑,这些都是我们盛产的……”

    一说到这些战略性金属,杨锐就想到了哈萨克斯坦和法国。哈萨克斯坦日占区有色金属极为丰富,华区除了石油就是铀矿,这虽便宜了日本人,可也使两国有色金属缺稀症得到了极大程度的缓解,最少铜、铬(华区)、钼、锰这四样是不缺了;而剩余的金属则可以在从法国补足,如新喀里多尼亚的镍、刚果的钴。正因为此,半自动步枪才得以列装。

    “……德国就不要在乎了,五年前我们就大规模采购了一次,万吨水压机、三万吨模锻机什么的我们买了好几台,可以说极端制造的大家伙我们早就满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