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英雄

第十六章 三种武器(9/10)

诱惑的怦然心动,他当即问出大家都不解的问题——为何船坞更少的我们能做到米国人做不到事情。

    “陛下,这就是第三种‘武器’——新式造船法。”杨锐道。“众所周知的是:要造一艘两万吨以上的航空母舰,占用的船坞时间通常是两年,但运用由焊接技术支撑的分段建造模式,先行舾装、预先涂装,所需的船坞时间最少能节省一半;

    同样众所周知的是:一艘航母需要八万个零件、三万多根大小各异的管子,但运用由成组技术支撑的分道建造模式,优化零件、区域舾装、区域涂装,所需的船坞时间还能节省一半;

    再同样众所周知的是:造船是整体性工程,每个造船厂都有设计、放样,包括各配件生产商在内,各方面生产的进度必须协调一致,但运用由制造资源系统所支撑的集成建造模式,建造、舾装、涂装一体化,所需的船坞之间还能节省一半。

    如此,我们能用美国五分之一的船坞和五分之一的造船工人,在战时建造超过美国所有造船厂所建造的航母,战争胜利并不是遥不可及。”

    焊接大家都懂,但成组技术和制造资源系统日本人就不懂了,即便杨锐身后的贝寿同,也仅仅明白成组技术,而不知道制造资源系统为何物。

    并不太明白的伏见却对去年的第四舰队事件记忆犹新,他道:“阁下,以日本海军经验表明,焊接技术还不成熟。”

    “呵呵,殿下,是焊接技术不成熟,还是钢材质量不合格?”杨锐笑问。去年的第四舰队事件他也知道,海军办公室事后还神经兮兮的参与调查,结果发现根本不是焊接问题,省钱的日本海军用的本国钢材质量不合格,硫磷含量超标,自然会如此。“另外我可以告诉殿下,我国宋国级驱逐舰,最后三批全是焊接的,还有宏远级巡洋舰,最后两艘也是焊接的。”

    杨锐的回答让伏见语塞,这时裕仁又问,“阁下,成组技术为何物?”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