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英雄

壬卷 家与国 第八十四章 盛宴(5/9)

  在国内日元无法换汇的情况下,每年开动印刷机增发三亿两千万日元纸钞,等于是每年都对全日本有产者课三亿两千万日元的税,因为他们的资产因为印钞被稀释了。而稀释出来的部分则被补贴给了日本出口商,如此便使出口商越来越富,民众越来越穷;另外数年累积下来,所增发的近三十亿日元热钱也是一个大麻烦。

    作为一个国民生产总值只有一百八十亿日元的经济体来说,近三十多亿热钱使得国内物价暴涨,虽然政府有意将这些热钱引至楼市和股市,以缓和日常消费品的涨价趋势,可国内物价还是涨的一塌糊涂。而为了确保城市工薪阶层的衣食,政府又不得不大规模进口中国低价粮食和棉花,但中国低价粮食涌入的后果却使日本农民的生活愈加艰难——在一个钱不值钱、物物涨价的国家,粮食生产成本无比虚高,同时致命的是日本又未和中朝那样实行土改,其结果只能是农民越来越苦、佃户越来越多。

    当然,造成当下的局面也不能怪政府,实在是欧洲战争时各行各业挣钱挣得太爽快,以致欧战一结束,日本、美国、中国都面临着需求大减、经济硬着陆问题。美国人的办法是提高关税,对内鼓励民众提前消费,对外则借钱给外国政府、促使他们购买美国商品;中国呢,关税由百分之七点五拉到百分之二十,这已足够国内弱小轻工业存活了,重工业如钢铁、造船、军火、化工这些暴利行业,大部分转向国家基础工程建设,小部分如化工,依靠着新技术、新产品,规模不降反升。唯有着重轻工业却产品低劣的日本,为保财阀利益,只能扭曲汇价。

    提示完一切的深井英五边喝茶边等回话,而在房间里不断度步的井上准之助则把欧战后日本之所以走到这一步的前因后果想的明明白白。他甚至还记起了杨锐访日时曾衷心劝告日本不要扭曲汇价,因为这是劫贫济富,是政府帮富人向穷人‘乞讨’,当时他私下里还不客气的说了一句中国玩笑话:‘莫装逼,装逼被雷劈。’不过这些和那一次中日同盟谈判一样,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