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英雄

壬卷 家与国 第七十七章 一样(3/9)

br>
    “亨利那老家伙要气疯了,中国人不让我们看冲压车间。”凯特琳不但没有失望,反而对福特吃瘪有些幸灾乐祸——他早前就在福特公司上班,因为当年以T型车为基础,研发了另一款车,最终被福特毫无理由的解雇。

    “为什么是冲压车间?”海斯克尔好奇问道,“这难道就是混线生产的奥秘?”

    “当然。”凯特琳点头,“从总装车间来看,中国人用的大多是欧洲产的通用机床,而不是我们常用的专用机床,这就使得车床有更大的加工冗余和范围。这是优点,但也有缺点,比如总装线汽车的下线速度是一百秒,而福特是十秒,我们的雪佛兰生产线是二十五秒。”

    凯特琳是技术专家,而不是管理专家,如果泰勒先生在此,就不会得出这种判断。高兴于找到中国人弱点的海斯克尔闻言追问道:“那冲压车间是怎么回事?”

    “冲压车间制造汽车外壳和大型部件,冲压机床是工厂最昂贵的机床,特别是冲压汽车外壳的机床,它们负责冲压整个车身,需要特别造的特别宽大。”凯特琳道,“如果中国人真有什么秘密的话,应该是在冲压车间。但我认为里面并不一定有什么秘密,以总装线的布置看,中国人特别善于利用空间,那里更大的可能是安装了三种车型的冲压机床。

    这也是他们产量较少的好处,每年生产十万辆以下的生产线完全可以合并成一条生产线,可我们和福特显然不能这样布置,因为除了凯迪拉克和欧兹摩比,其他任意一条生产线的年产量都超过二十万辆。”

    “可大连汽车的年产量接近三十万辆。”凯特琳反问道,大连汽车的年生产辆他是知道的。

    “那是总产量,先生。即使生产数量最多的大众,产量也不超过十万辆。”凯特琳强调道,“其他车型的产量一般在一万辆到五万辆之间,这就是中国车没办法提供现货的原因,顾客必须先交付定金,然后想等待圣诞礼物礼物一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