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朽阮国长…拜见国公大人……”传说生于清乾隆二十年(1760)年,迄今活了一百六十二岁的阮国长漏着风说话,更对着杨锐鞠躬,杨锐当即双手扶着他,不让他鞠躬。
“老人家,万万使不得!”杨锐说道,而后看着旁边的顾兆桢,责怪道:“这到底怎么回事?!”
“老师,这是您的封地啊。听说您要来,只要能来的乡亲都来了,拦也拦不住。”顾兆桢再次抹汗。“通化的官员大半被抓,巡警又不够,我只好调工人来维持秩序……”
听闻通化的官员大半被抓,杨锐惊的全身发麻,他正要问时,阮国长又颤抖着手端着一杯酒来敬,“国公大人,老朽…代众乡亲敬国公大人一杯酒。”
摆开如此的阵势欢迎,乡老敬酒也是理所应当。他连忙接过,敬天敬地后又双手举着酒樽对两旁的百姓礼一礼,这才仰头将樽中酒一口喝下。他这边喝下,路两旁的人群再次高呼起来,杨锐没细听他们在呼什么,只是挥挥手拽着顾兆桢上车,而后缓行入城。
“……”吞了半口气,杨锐实在不知道从何说起,口张了半天,这才问道:“大半官员被抓怎么回事?贪官怎么又这么多?”
“是,老师。”顾兆桢迄今说起这件事都难以置信,他道:“分封议案刚下来的时候还没事,可前几天听说事情真落地了,关外五省一地的大小督察院全挤满了人,全是去告状的!其他地方学生不知,就通化便抓进去一大半;农会那边更呛,抓的人更多。弄得巡警局关都关不下,最后只好塞到军营里去……”
顾兆桢说的这么惊人,杨锐本想信,可想到这议案本身就是个陷阱,他不由笑着道:“不会是有人故意挑唆的吧,好使得这分封更得人心?”
“当然不是有人挑唆的。”只是通化柴油机厂负责人的顾兆桢当然不知道分封议案后面的故事,他很是认真的道:“老师,分封对于百姓来说就是再也不要被流官们管了,以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