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英雄

壬卷 家与国 第六章 短板 下(5/7)

”谢刚哲隐隐觉察到了杨锐的意思。

    果然,杨锐笑问:“既然有吗啡,那为何刘步蟾和林泰曾能弄到鴉片?”

    杨锐此问让银安殿顿时静了下来,没人敢回答这个问题。复兴军不禁嫖,但禁毒、禁赌。虽然在有吗啡存在的前提下,刘步蟾、林泰曾能弄得鴉片自杀只能说明有人在吸鸦鴉片,但不能说吸的人就是刘步蟾和林泰曾,万一是他们缴获其他腐败军官,一直放在柜子里的呢?万一是忠心耿耿水兵孝敬的呢?万一是岸上的黑心商人见大人们要自裁,好心赠予的呢?再说‘我大清’自有国情在此,谁不吸鴉片啊?

    没人敢回答杨锐的问题,更不敢反击这个问题隐含的推定,好一会而贝寿同才道,“先生,若是不命名定远、镇远、济远三舰,恐怕对当时舰上那些拼死作战的其他官兵不公。”

    贝寿同的提醒又让杨锐觉得有些理,鴉片不鴉片还先放一边。他点头道:“那就再改一下吧。致远就不要叫致远了,改为邓世昌号;经远也不要叫经远了,改为林永升号;另外还有超勇的黄建勋、扬威的林履中,这两人也是……”说道这里他忽然道,“看来还是战死殉节的多啊。”

    “是,先生。”贝寿同低头。他低头,而他身后的沪上江南厂老总办、闽人魏瀚却老泪纵横。新朝恶满清,杨锐之前对闵系也不客气,现在却忽然温言相对,他忍不住落下泪来。

    “就这样吧。”杨锐道,他再问:“造价多少?三家船厂怎么分配?”

    “造价三家的报价各有差异,但大致在一千一百万华元左右。”贝寿同道。“三家都各有两个万吨船坞,所以计划是沪上六艘、南京六艘、求新四艘。”

    “谁最便宜?”杨锐忽然问。航速这么快,锅炉为航母的三分之二,这个造价并不贵,但三家的具体报价他却不知道。

    “是……”贝寿同翻开记事本,道:“求新厂最便宜,为一千零三十四万华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