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英雄

辛卷 第八十七章 上(5/6)

,又何其之难?书生确实品行高洁,可手腕不行;酷吏虽手腕老练,可德行太劣,我只希望这中国能有多几个鼎臣啊!”

    杨锐一番话说的杨增新满脸通红,他对着杨锐深深一揖,道:“增新愧不敢当,其实我只愿中华能多几个总理。”

    “不需要了,也不可能。”杨锐无比自信也无比惆怅的道,“国家的疆域再大,也要有刚健自信的百姓才能守住,我国的百姓全是软塌塌一堆,和回民根本就不能比!这对官府来说是好事,可对民族千年基业来说却是坏事。突厥人能杀入中原、蒙古人能杀入中原、满人能杀入中原,不都是因为此吗?

    他们已经习惯了逆来顺受,习惯了被统治奴役,习惯了将聪明用在勾心斗角、用在害自己人身上。这些人的膝盖永远是软的、腰永远是弯这的、头永远是垂着的——你说的很对,唯有胡子响马才像个人,他们虽不守法纪,可自有自的规矩,呼啸山林自有和顺民不一样的气概。以此说,他们才是……”

    杨锐说到此不由回想起辽东往事,那一次去平顶山围歼马得利多夫上校的俄军,即便分了地,矿工中还是有一些人不愿出征,最后是抓壮丁般的用绳子将他们困到战场的。而与矿工比,木把子却勇敢的多,相比于木把子,胡子们却不松不紧,没什么兴奋也没有不安,杀人和被杀对其来说几如吃饭。可以说没有胡子,复兴军的战斗力是撑不起来的。

    这是关外,关内情况又是不同了,矿工对大多农兵是压倒性优势。若以欧战各国军队来比,那胡子类似于德军、木把子类似于英军,矿工类似于法军,而关内农兵有些类似于俄军,但更多的则类似意军。直隶大战为何能挡住日本人,关键在于士官、军官是关外的胡子或木把子出身,技术兵种控制的火力又比日军凶猛,最后一个原因便是皇帝就在身后,但如果当时士官和军官也是关内农兵,京城防线早就崩了。

    人和人是不同的,就像砖、石、沙、土一样存在本质上的差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