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英雄

辛卷 第七十六章 乱想(6/9)

食。现在又是战乱,所以俄国缺少的份额被我们、美国,同时因为战时各国严苛的食物管制,给填平了。可接下来的情况就不对了,各国士兵复员后、俄国也重新纳入正轨。欧洲的粮食产量又会越来越多,对我们和美国的粮食需求将会越来越少。而我们粮价本来就低,美国定要倒大霉了……”

    “美国人倒大霉和我们有什么关系?”杨锐听到这里忽然产生一种想法,既然全世界的粮食大头是中、美、俄三国,那是不是可以拉着钢铁同志投机一把——先堆高粮价,而后迅速放低,先让美国农场主死一批;然后再放出水灾、旱灾之类的利空消息,再推高粮价,而后再来一次过山车,再让美国农场主死一批;然后再来。反正隔三差五的就收购一把,弄的美国人不敢跟,那世界粮价尽在己手。

    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一,种植信息保密,这点钢铁同志完全没有问题,而国内因为各县都有教堂,有一些风险;二,农民必须服从纪律听指挥,这个两国都没有问题;三。商船队、对外销售渠道,甚至还要和欧洲犹太银行家结盟,这个基本也没问题;四,最关键的一点。那就要有足够的价格优势,能承受美国农场主承受不了的折价损失。唯有这样,才能把美国赶出世界粮食市场,可是,苏联离欧洲比自己近多了,欧洲又是最有钱的市场。那里粮食常常供求不足。

    邪恶的想法一出现在脑子里,杨锐就根本听不到杜亚泉在说其他什么了,好一会他才回过神来,问道:“战前我们的粮价和美国的差多少?”

    杜亚泉一片长篇大论说完,杨锐根本就没,现在还问他之前说过的东西,他只好自认倒霉,深深舒了口气后,他再道:“我们和美国农作物不尽相同,现在也就只能将小麦、玉米做对比。战前美国小麦的价格每蒲式耳一般在零点八到零点九美元之间,换算成吨就是三十美元到三十四美元;玉米则是零点六到零点七蒲式耳,换算成吨为二十三美元到二十七美元。而对比我国,小麦各大商阜批发价格都在五十元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