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届时一百五十万中美远征军。加上本就有的两百多万英法联军,四百多万部队总能在整体战中将精疲力竭的德奥联军彻底拖垮。
用中国远征军刺激美国远征军,再以中国的战后要价压制美国总统威尔逊变更游戏规则的野心,这便是英国战时内阁外交大臣贝尔福的手腕。对于英国而言,这只是将远东的盟友从日本换为中国,出让的利益也是从日本手中剥夺,这不但是一笔无本买卖,更能挑拨越走越近的中日关系——盟友不是利益的最终保障,制衡的格局才是殖民地稳定的前提。
至于英中之间的盟约,既然英日盟约可通过修约逐步推卸责任。那英中之间也可以做类似处理,甚至远东事务主官维克多.韦尔利斯(Victor llesley)建议,干脆在战后专门就远东问题召开一个会议,将英中、英日两个同盟条约扩大成英、法、美、中、日五国盟约,以此重新制定太平洋地区的游戏规则。
韦尔利斯的建议虽然有效,但并不能让帝国防务委员会认可。对于依靠海军制霸世界的大不列颠而言,谁发展海军,谁就是大不列颠的敌人。在欧洲战争前,这个敌人一是德国、一是美国,但随着局势的发展。本该因战败而衰弱的日本却依靠航运和战时贸易再次复苏,并且得益于大规模的削减陆军,其军费中的七成被用于海军,八八计划和不列颠相比虽然在规模不能相提并论。但从此以后日本海军却是皇家海军在东亚海域实实在在的威胁。
反观中国,海军可怜的只有一艘缴获至日本的战列巡洋舰,连同纸面计划在内的五艘飞机母舰,外加海筹、海琛、肇和、应瑞、飞鸿五艘两千吨级轻巡洋舰以及一大堆内河炮艇,这样的海军实力连智利都不如。另外虽说有仅逊于德国的世界第二大潜艇部队,问题是以这些潜艇的航程。它们只能在南中国海以及西太平洋作战,这连大英殖民地印度都无法威胁。
以这种海军实力,不列颠在亚洲的所有殖民地都是安全的,同时中国夺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