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英雄

辛卷 第二十二章 悸动(6/9)

争的成本高于所争夺的利益,那么战争是可以避免的。因为这样很不划算。而我国素来奉行和平主义观点,也不想去夺取殖民地,只要收回被沙皇政府夺去的失地,那我们和贵国没有任何利益冲突。”

    “是这样的啊。”加拉罕默默答道,他也没有继续这个话题,而是问道,“张实先生,我再次请求,请允许我们在哈尔滨的工人中抽调人员组建一支军队,同时允许我们在俄国战俘中发展布尔什维克党员……”

    “这两件事情以前就说过。这不可能。”张实摇头,“不管是从我国的角度,还是从无产阶级的角度,让欧洲战争持续下去,削弱资产阶级殖民主义者的力量都是正确的。二十万沙俄军队最终会派到欧洲战场,让资产阶级殖民主义者自相残杀,而哈尔滨的工人,阁下真认为那三千多人能取什么作用吗?”

    中东铁路和西伯利亚铁路中国段,俄国铁路工人共有一万一千多名,加上海参崴、阿穆尔各类工厂的工人。人数更超过五万,只是这些人并不被布尔什维克控制,在中方同意这些人回国后,他们就收拾细软。带着家人回国了;而战争中的俄国也急需各种工人,这些人回国对于俄国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不过在布尔什维克的控制下,还是有一千多名工人不愿回国,而另外一些担心回国会被送上战场的工人也不愿回国,所以整个哈尔滨还剩三千多人。

    武装这可靠的三千人、和同意布尔什维克派人进入俄军战俘营,都是加拉罕请求了无数次的重要事情。只是每一次请求都被中国人回绝。

    “张实先生,俄国革命需要每一个人的力量,即使是三千人,只要能训练成军队,那也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加拉罕道。

    “很遗憾,加拉罕先生,武装这些工人是不现实的。”张实还是摇头。“如果我们同意这样做,那在各国看来,就是我国在资助革命者、干涉俄国内政,他们还会认为我们和同盟国站在一边打击协约国。在资产阶级没有彻底被削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