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矿山的信息化管理。物流准确、信息通畅。然后在全国工厂都组建这里的计算塔,那么整个工业生产即可达到准确化和高效化。”
没想到工部所放眼的根本就不是一个工厂,而是想将这种模式在全国推而广之,真要是这么做了,那么全国的工厂将变成一个总体。并且通过零件编码和成组技术,只要受过正规培训,有加工工具的工厂和作坊都能生产工部所需要的零件或产品,这在战争中是至关重要的。
“这其中有一个问题。”杨锐在脑中想象了一下整个场面,并未陶醉其中,而是马上想到了其中缺陷,“如果这是一家供应商的话,那么第三层,也就是制定工厂生产主计划的那一层,他的上层应该另外一家工厂的最底层是吧?”
“是的。总理。”陈石英道,他明白杨锐的意思,主生产计划是根据订单来的,他们接受订单后,才能根据物料清单拆分订单,将所需部件往下传递,而中间层同样是根据物料清单,再把部件拆分成零件往下传递。把船厂想象成一个供应商,那么他的订单就主生产商的最底层发来的。
“最上层和另一家工厂的最底层密切联系,这本没有错。但中间那层和下面那层就不太对了。”杨锐道。“照理中间那层应该是在各车间统计生产数字、监督进度的;而下面那层则应该在各个仓库,负责领料收料、定期清点库存,现在却集中坐了在这里……”
最上层坐哪里都没关系,但车间统计人员不再车间。底层仓库统计员不在仓库,这确实很离谱了。不过杨锐指出缺陷后又道:“我想你们这样设计的苦衷,是不是不把这些人用玻璃塔集中在一起,担心彼此间的信息无法即时读取?”
“正是如此。”陈石英笑道,他很高兴这种做法能被杨锐理解。“船舶的零件太多,标准船有两万多个。正常的商船超过三万个。这些人员彼此之间聚在一起,那么文件传递的速度会很快,如果分散在车间,那么只能通过电话联系,可电话不便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