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进斗金;搞航运就搞航运,两国也纠缠在一块。控制了整个亚洲的航运物流不说,还把商船派到了大西洋搅和,美其名曰支持英法两国的远洋货运;
乃至是钢铁煤炭,两国也不顾美国基于门户开放政策的强烈反对,共同组建了亚洲煤炭钢铁联营股份有限公司,以低价的抚顺露天煤充斥亚洲煤炭市场,可以想象,即使战争结束,东亚的煤炭市场也将被这个公司独占;而钢铁那就更是气人,中日钢铁不但占领整个亚洲。还趁美国钢铁和航运一时无法跟上钢铁增量的空挡高价期,将大量钢铁运入美国西部,很是大赚了一笔。
十一年前美国支持日本战胜俄国,可事后日本翻脸不认人,总理大臣桂太郎撕毁销售南满铁路的草案下野;十年后,本来支持中国抗击日本侵略的美国,事后也被中国抛弃,是以在中日越靠越紧的背景下,美国国会中知悉内情的反对党抨击威尔逊的对话政策,声称信奉马汉的德国已经将欧洲拉入了地狱。如果总统也步威廉二世的后尘,那美国最终也将下地狱。
实业的联合、欧洲大战的刺激,使中日两国的财政结余和黄金储备激增,按照日本内部的预计。只要欧战再持续两年,那日本不但可还清所有内外债务,财政也还能有结余。此消息一出,加上中国一口气连建两艘两万级舰艇的刺激,日本海军立即提出的八四造舰计划。
但此事却被国会给否决了——虽然现在船台是够的,造舰所需高级钢材也因本溪钢厂得以解决。但当日本有钱造舰时,以目前两国建造标准船的速度和德国潜艇击沉商船的速度,怕是所有船工日夜不睡也无法弥补被德国潜艇击沉的商船,现在中日以商船存量在弥补英国的商船损失,可要是哪天商船短少、潜艇无法抵挡的事情再也无法隐瞒,那便是全世界的造船竞赛的开始。中日的商船下水量是否能超越美国、达到商船保有量一千万吨之目标,是决定了两国是否能左右运价,并在战时世界航运市场挣多少钱的问题。
一切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