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发,只是做一个看客而已。
讨论仍然在继续进行着,很多大臣都希望首辅周延儒能改变初衷,以便达成他们不可告人的目的。
而崇祯此时则是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只是静静地倾听。
大约一盏茶之后,讨论声渐渐低了下去。
崇祯缓缓睁开眼睛,看着众人,微微一笑,“诸位爱卿,讨论的结果如何?”
“启禀陛下,微臣愿意借给大明白银6万两!”周延儒站了出来,躬身施礼,神情慨然。
作为大明帝国的首辅,周延儒十分爱惜自己的羽毛,他明白,主动借钱和被动抄家,那结果可是截然不同。
“周爱卿,你果然是大明的柱石,作为朕的首辅,一心为大明帝国着想,朕心甚慰!”崇祯微笑着看向了周延儒,满意地点了点头。
“谢陛下褒奖,这是微臣应该做的,微臣作为首辅理应为大明分忧!”周延儒面色一紧,他没想到还能得到陛下的赞誉。
其他的很多大臣,面露难色,痛苦不堪。
“你们呢?”突然,崇祯的语气开始犀利了起来。
对于这些大臣的表现,崇祯很不满意。
“微臣方逢年,愿意捐献白银200两,还请陛下恕罪,家中清贫,在国家危难时刻,不能为国分忧,微臣惭愧......”方逢年说着,‘扑通’一声,跪了下去。
“哗...”
很多大臣,对于方逢年的表现嗤之以鼻,直接冷哼着开始了嘲讽。
很显然,对比之下,方逢年的200两白银别说是与国丈周奎的30万两白银相比,即便是与首辅周延儒相比,也差距极大。
“方爱卿,朕知道你向来清贫,这200两白银已经是你全部的身家了吧?”崇祯语气温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