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好的姑娘,谁见了不心疼啊,连村支书那个不太争气的儿子,都想入非非,总是找个借口搭讪,跟她说上几句话,套个近乎。她出于礼貌,给他点颜色,他还以为自己真有本事能开染坊,开始有点黏糊起她来,竟然声称要与她交朋友,谈恋爱。这下给她弄的大脸红,委屈的在家里哭了一鼻子。村支书听说这事,知道自己的儿子配不上姑娘,年龄也差点,就赶紧到她家做了一番安抚工作。应了一句老话,姜还是老的辣。老支书到了她家,先跟她妈家长里短地漫天聊了会儿,见到了她,直截了当地说,叔也不拐弯抹角,就问你两条:“第一,他若欺负了你,我这回去就收拾他。第二,往正事上说,他真心的话,你愿意不?”在村支书的心里,他也巴不得面前这姑娘,成了自家的儿媳妇。这么水灵又干练的女娃,打灯笼再去哪里能找到啊!她也很干脆地回了话:“他就是老找我说话,还说,想、谈……我年龄还小,五六年内不会考虑。”“是这,叔明白了。放心做你的事,我回去就教训他,让他离你远点,以后在你面前规矩些。”她妈在一旁赶紧圆场,说:“那谢他大叔了。”老支书转过身,说道:“看这大妹子,哪有谢我的道理,是我该谢你才对哩。”
在农村劳动的七年里,她干了四年多的大队妇联主任,越做越胆大心细,越做越得心应手,领回家不少的奖状。过去,村子里几个难缠的婆娘,提起大名村干部都头疼,几年下来,让她管教的服服帖帖,省心多了。她的绝招,就是先情后理,在讲大道理的同时,尽力帮助解决些实际难题。村干部都夸她说,你把咱村的几个泼妇,彻底给引到正道上来了。村里那个五保户王奶奶,确实可怜,男人在战争年代,负气出走后,再就没了音讯。想着儿子慢慢养大了,就会有个依靠,谁知,苍天不长眼,儿子读中学的时候,在一场篮球赛中暴病身亡。农村人迷信多,就说她命太硬,连克了家里的两个男人。后来,就是有媒人介绍,也没男人敢跟她谈婚成家了。她上学前,总是定期会去王奶奶的家里,陪她说说话,帮着做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