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讨论的话题,不是说话的人声音细小,就是厂房里干活声音太大,双手拽长两只耳朵,还是听不清楚说话的内容。几回加班抢修机车,偶尔出现的窝工现象,他从中悟出班组长们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跟自己日思夜想联系起来,就形成了完整方案。得到陈主任同意后,沙海涛立即付诸实施。每周五下午,召开十二个班组长会议,内容就两条:一个是总结周生产任务完成情况。再一个是,分析车间日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整改的措施和建议。这个渠道的开通,对车间整个工作,增添了不少活力,职工队伍的精气神,得到有效地提振。他还利用这个平台,对及时完成任务的班组,喜欢钻研业务的职工,给与表扬和奖励。对发生问题的职工,开展一对一帮促。
车间陈主任,对他的工作,全力扶持。中间偶然出现的纰漏,完全担在自己肩上,体现出老主任对年轻人的呵护。两年多时间,这一老一少鼎力合作,车间整体工作上了个台阶。陈主任退休前,段领导找他谈话,两次都推荐沙海涛接他的班。并且打保票说,他一定是个让段领导放心的好后生。经过人事部门摸底考察,厂务会议研究决定,资历比较浅的沙海涛,毫无悬念地成了陈主任的接班人。新的岗位,给他提供了更大的展示空间。
昔日同宿舍的陆佳轩,还有两位同学一起,去司机学校做了教师。后来,他跟初中同桌书信来往中,逐渐产生了男女之情。她是高中毕业后,考上古都一所名牌大学的,在校期间,还被评为省先进青年。毕业后,分配到古都政法系统,跟他的关系就明确下来。俩人花好月圆后,他的工作,也如愿调回母校任教。在教师岗位上,他秉承的理念,就是要像金老师那样,把做人的基本道理诠释给学生,把准确的知识传授给学生。都好几年了,他养成的习惯一点没改,每次上课前,都要在镜子前面走一遍,检查穿衣是否整洁端正,形象是否最像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刚开始上课那阵,他的心里有点发毛,老是担心,可能会在三尺讲台上,发生断片卡壳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