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事情会让我们痛苦、什么事情会让我们安乐,我们完全不明白,就是完全跟着感觉走。我们凡夫的心情,就依着你心情的直觉──现在要做什么事,你就去做什么事,没有判断力,这个叫做无明。菩萨不然,菩萨内心当中已经开启了智慧的光明,他能够引导他的行为,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清楚分明的,所以叫做觉有情,他已经从无明当中产生觉悟,他开始用智慧来引导他的身口意三业,这是第一个内涵。所以虽然我们做慈善事业,但是我们内心当中没有产生智慧的光明,那不能说是菩萨,只能够说是一个善人,修善之人。
第二个内涵就是觉悟一切有情。前面已经觉悟的有情,是针对菩萨他自己成就的功德;这个地方是赞叹菩萨利他的功德,菩萨他有大悲心,能够用种种的善巧方便来开导众生,使令众生也能够趋向于觉悟,这就是觉悟一切有情。所以这个菩萨的意思,就包括了自利跟利他的一个修行者。戒就是一个轨范,身口意的修学轨范。所以菩萨戒就是一个有志于自行化他的修行者的修学轨范,叫做菩萨戒。就是你内心当中下定决心,在你的生命当中,你想要自利、你也想要利他。你应该怎么做呢?就是奉持菩萨戒法,这个当中有很明确的指导──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来成就自利利他的功德,那这个叫做菩萨戒。
瑜伽是一个譬喻,也可以说是一个赞叹。瑜伽的意思就相应,这相应的意思就是相应于大般涅槃。
佛法对于生命的看法是因缘观,就是说你今天有什么果报,是因为你因地造了什么业而来的,不是上帝创造的,也不是自然而有的。就是说你今天造五戒十善,这个业是随顺于人天的果报;你欢喜修习四谛十二因缘、修习空观,你这个业就是带引你趋向于偏空的涅槃;我们今天能够奉持菩萨的戒法,我们的内心就能够产生一种强大的力量,来引导我们趋向大般涅槃、趋向佛的万德庄严。
所以这个相应是在赞叹我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