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

第三百三十一章 初次谈判(7/9)

税率,以成交价纳税,无论是官方贸易还是民间贸易都采用同一税率,双方还约定,各自军队有责任维持各自境内贸易线路的安全等等。

    大部分事项都有了共识,但在使用货币上,双方却有了一点分歧,拜占庭的货币是金索里,也有铜币和银币,但现在以金币为主,拜占庭以贸易立国,它的货币极为强势,几个世纪的欧洲都是以它的货币来通行,甚至和大食的贸易也是采用金索里。

    而安西的货币自然是铜钱,也通行大食的迪纳尔银币,但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安西的银元制造成功,先便开始在安西通行,安西的银元标准重量为一两,九成银一成铜,做工精美,还能吹得嗡嗡作响,一出来便深受商人们欢迎,拜占庭使团也验证过了这种银元,同意它可以作为交易的货币。

    但关键就是比价,也就是后世的汇率,当然唐朝的汇率不像后世这么复杂,很简单粗糙,一枚金索里值几枚银元?一枚金索里的重量大约为一钱,那么这样就很简单,金和银是一比十,一枚金索里就应该换一枚银元,实际上一枚金索里还不到一钱,还差那么一点,但安西没有计较,依然按一钱来算。

    而分歧就出在这里,拜占庭使团一定坚持十枚金币换安西十二枚银元,也是就是一比一点二,但安西也不肯让步,这样就形成了僵持,拜占庭使团的折中方案是各算各的,但安西不同意,那样一来会给投机商钻了空子。

    现在就等李庆安来最后谈,李庆安已经从王昌龄的口中知道了双方的分歧,其实他心里有数,商人们都不会吃亏,会自己算帐,可以考虑到将来的官方贸易,这个比价就一定要确定下来,而且官方贸易的量很大,这二枚银元的差异,足以削掉唐朝的利润。

    李庆安微微笑道:“唐朝官方的金银比价是一比十,据我所知,大食也是一样。”

    这时,主管安西贸易的市舶支使李衍用汉语低声对李庆安道:“我刚刚从粟特商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