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他砸了我的牌子。那可是你的手书,就等于打你的脸,你怎么能坐视不管,我们杨家在长安几时受过这种委屈,这件事已经传遍东市,不久就会传遍长安全城,他这么嚣张跋扈,我们若忍了这口气,以后杨家还在不在长安混了。”
杨花花自从前年在御书房被杨玉环撞破后,李隆基为了安抚贵妃,便收走了她的很多权力,比如皇室宗族的婚介权等等,而且她请李隆基办事情也不是那么一求百顺了。像今天清早她的杨记柜坊被李庆安砸了招牌,她跑去找李隆基哭诉,李隆基却没有任何回应,显然是不想管这件事。
杨花花在李隆基那里碰了一鼻子灰,但以她的性格却是忍不下这口气,可是她又不愿正面和李庆安碰撞,毕竟她理亏在先,便来找杨国忠。想让杨国忠出面,替她讨回这口气。
只是她不知道杨国忠正在进行一件大事,正是正关键的时刻,怎么可能被她节外生枝的事所打扰。
杨国忠被她吵得头昏脑胀。可手中却在翻开一本张筠刚刚送来的奏折。奏折的内容是反对金银钱公开流通,理由有二,一是这样事没有通过户部审核,直接由翰林下旨颁行,流程上不符;其次大唐内地金银产量颇少。没有足够的金银铸币流通,这样做没有什么意义。
杨国忠知道张筠送奏折给自己的目的,无非也是让他署名,联合上奏,可是他是太府寺卿,大唐的金银库存都在他的管辖范围,看似他是有必要来参与此事,可如果他在这奏折上签字,那就会变成他来主导反对李隆基刚刚颁的金银钱令,张筠倒躲在后面了,这样一来,他就变成了张筠的刀,得罪圣上,张筠一箭双雕,用心可谓狠毒。
可他杨国忠已经不是从前那个懵懂小吏了,他看出了张筠的毒计,圣上的旨意已经颁了,再去反对收回旨意。这种事就是李林甫都没干过。居然让他杨国忠去干!
这份奏折他不能签,这个恶人他不能做。想到这,他重重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