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升明帝》

第676章 常平(5/8)

r>    虽然这五千万亩,并不是朝廷的标准税亩,而是上中下田都有的,可就算平均一下,今年山东夏麦收获都有六七千万石麦。

    这可就非常惊人了。山东总耕地大约亿亩,冬小麦是主要粮食作物,今年种了五千万亩,意味着今年基本上没有荒地了,除了种春小麦、玉米、土豆等的地,基本上都种了冬小麦。

    夏粮丰收,也代表着今年朝廷山东的地丁银征收不会有问题,更表示山东今年已经能够粮食自足,甚至还有不少富余。

    粮价能够回落到一两一石,甚至更低一些。

    “粮食丰收是好事,今年向百姓统购粮食,可以适当放宽些百姓自留口粮的量,朕提个建议,百姓收的粮,可以分成三份,一份是按人口留足百姓的口粮,适当多留些。其二是统购粮,不用把口粮以外的全收了,而是按其所有田亩数和粮产量,除去口粮后,订一个数,按正常剩下的七成吧,定为统购粮,朝廷按市价收价,剩下三成,可以留给百姓自由的安排,过去我们粮食统购统销,那也是特殊时期的特殊办法,现在慢慢的粮食情况好转了,朝廷也要适当的放宽粮食管制,不能管的太紧,管太紧时间一久就容易出事,我们得恢复部份粮食市场经济,允许公家粮店外,也还有私人粮店,只要受监管就行。百姓可以自由选择他剩余的那些粮如何安排。”

    “还有一点,今年夏粮丰收,已经有官员提出要把夏粮统购价降下来,降到七钱以下,甚至更低一些,但朕认为不妥,自崇祯以来,战乱饥荒等不仅导致粮价上涨,几乎所有物价都涨了许多,现在粮价定太低,无疑会谷贱伤农,所以朕以为不能一丰收就大降粮价,今年新收米麦便按一两一石出售市场,对农民收购的粮价,稻谷惯例七成定价,虽要低,但也不能太低,得按这个售价来定收购价,保证种粮农民的收益。管子曾说过,凡五谷者,万物之主也。谷贵则万物必贱,谷贱则万物必贵。温饱是国家民生的根本,尤其是饱更重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